从降本节能到碳排管控,科技赋能企业绿色转型

多年来,皓晴科技碳知了综合能源监控平台凭借 “精准化、场景化、闭环化” 的服务,已服务超 500 家企业,从大型制造工厂到综合工业园区,从商业综合体到新能源项目,无数客户案例见证了平台在 “降本节能、碳排管控” 上的实际价值,也成为平台口碑传播的重要力量。​

案例 1:某汽车零部件制造厂 —— 设备级管控,实现能耗与生产协同优化

某汽车零部件制造厂是一家专业生产发动机零部件的企业,拥有 5 个生产车间、200 余台生产设备,此前因缺乏精准的能源监控,存在 “设备能耗不透明、生产与能耗匹配不合理” 的问题,单位产品能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5%,且碳排放核算依赖人工,耗时耗力。​

2023 年,企业引入碳知了平台后,平台通过设备级数据采集,实现对每台加工设备、热处理炉的能耗实时监控。通过分析发现,某车间的 3 台数控机床存在 “非生产时段空转” 现象,每天空转时间约 2 小时,浪费电能约 300 度;同时,热处理炉的运行负荷与生产订单不匹配,订单较少时仍满负荷运行,导致能源浪费。​

针对这些问题,碳知了平台推送优化方案:一是为数控机床设置 “自动启停制度”,非生产时段自动断电,仅保留必要的监控功能;二是根据生产订单调整热处理炉的运行负荷,订单不足时降低负荷至 60%。方案实施后,企业每月减少电能消耗 9000 度,单位产品能耗降低 8%,每年节省电费约 7 万元。在碳核算方面,平台自动生成符合国家标准的碳报表,核算效率从人工的 15 天 / 次提升至实时生成,误差率从 5% 降至 0.5% 以下,满足企业碳管理与政策申报需求。​

企业负责人表示:“碳知了平台让我们看清了每台设备的能耗情况,节能措施更精准,碳核算也省心多了,真正实现了‘降本又降碳’。”​

案例 2:某工业园区 —— 协同化管理,推动园区整体降碳

某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,入驻企业 30 余家,涵盖电子、机械、食品等多个行业,此前因缺乏统一的能源监控体系,存在 “能源管网泄漏、企业间能源无法协同、整体碳排难管控” 的问题,园区每年因管网泄漏浪费的能源成本超 100 万元,整体碳排放强度高于区域平均水平。​

2024 年,园区管理方引入碳知了平台,搭建 “园区级能源与碳管理中心”:平台实时监控园区的电力、蒸汽、天然气管网运行状态,通过压力、流量数据分析,发现蒸汽管网存在 2 处泄漏点,及时维修后每月减少蒸汽损耗 200 吨,节省成本约 15 万元;同时,平台监控园区内企业的能源消耗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,发现某电子企业的余热可满足周边 2 家食品企业的用热需求,推动企业间签订余热供应协议,每年减少标煤消耗 5000 吨,降低碳排放 1.3 万吨。​

在碳管理上,平台核算园区整体碳排放量,并按企业、按能源类型拆分,帮助园区制定 “2025 年碳减排 10%” 的目标,同时为入驻企业提供碳核算服务,推动 5 家企业完成绿色工厂申报。园区管委会主任评价:“碳知了平台让园区的能源管理从‘分散式’变为‘协同化’,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,还为园区绿色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。”​

案例 3:某三甲医院 —— 精细化管控,降低公共建筑能耗

某三甲医院建筑面积 15 万平方米,包含门诊楼、住院楼、医技楼等多个建筑,此前因用能场景多样、能耗分散,存在 “空调能耗过高、照明浪费、设备运行不合理” 的问题,每年能源费用超 800 万元,且难以精准定位节能空间。​

引入碳知了平台后,平台按 “建筑 — 楼层 — 科室” 划分监控单元,实时查看各区域的空调、照明、医疗设备能耗。通过分析发现:门诊楼空调在非就诊时段(如夜间、周末)仍保持较高负荷,每年浪费电能约 12 万度;住院楼部分病房在患者出院后,照明与空调未及时关闭,每天浪费电能约 500 度;某医技楼的 CT 设备存在 “非工作时段待机能耗过高” 问题。